实验目的

掌握Python语言中pandas库的以下操作:

1、数据结构简介:DataFrame和Series

2、数据索引index

3、利用pandas查询数据

4、利用pandas的DataFrames进行统计分析

5、利用pandas实现SQL操作

6、利用pandas进行缺失值的处理

7、利用pandas实现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

8、多层索引的使用

实验原理

引入python语言自带的pandas数据分析库,进行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。

实验步骤

一、数据结构介绍

注意:python2中print语句不加括号,python3中print语句打印内容要加括号!

在pandas中有两类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,即序列Series和数据框DataFrame。Series类似于numpy中的一维数组,除了通吃一维数组可用的函数或方法,而且其可通过索引标签的方式获取数据,还具有索引的自动对齐功能;DataFrame类似于numpy中的二维数组,同样可以通用numpy数组的函数和方法,而且还具有其他灵活应用,后续会介绍到。

1、Series的创建

序列的创建主要有三种方式:

1)通过一维数组创建序列

import numpy as np, pandas as pd

arr1 = np.arange(10)

arr1

type(arr1)

s1 = pd.Series(arr1)

s1

type(s1)

2)通过字典的方式创建序列

dic1 = {'a':10,'b':20,'c':30,'d':40,'e':50}

dic1

type(dic1)

s2 = pd.Series(dic1)

s2

type(s2)

3)通过DataFrame中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创建序列

这部分内容我们放在后面讲,因为下面就开始将DataFrame的创建。

2、DataFrame的创建

数据框的创建主要有三种方式:

1)通过二维数组创建数据框

arr2 = np.array(np.arange(12)).reshape(4,3)

arr2

type(arr2)

df1 = pd.DataFrame(arr2)

df1

type(df1)

2)通过字典的方式创建数据框

以下以两种字典来创建数据框,一个是字典列表,一个是嵌套字典。

dic2 = {'a':[1,2,3,4],'b':[5,6,7,8],

    'c':\[9,10,11,12\],'d':\[13,14,15,16\]}

dic2

type(dic2)

df2 = pd.DataFrame(dic2)

df2

type(df2)

dic3 = {'one':{'a':1,'b':2,'c':3,'d':4},

    'two':{'a':5,'b':6,'c':7,'d':8},

    'three':{'a':9,'b':10,'c':11,'d':12}}

dic3

type(dic3)

df3 = pd.DataFrame(dic3)

df3

type(df3)

3)通过数据框的方式创建数据框

df4 = df3[['one','three']]

df4

type(df4)

s3 = df3['one']

s3

type(s3)

二、数据索引index

细致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,不论是序列也好,还是数据框也好,对象的最左边总有一个非原始数据对象,这个是什么呢?不错,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索引。

在我看来,序列或数据框的索引有两大用处,一个是通过索引值或索引标签获取目标数据,另一个是通过索引,可以使序列或数据框的计算、操作实现自动化对齐,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功能的应用。

1、通过索引值或索引标签获取数据

s4 = pd.Series(np.array([1,1,2,3,5,8]))

s4

如果不给序列一个指定的索引值,则序列自动生成一个从0开始的自增索引。可以通过index查看序列的索引:

s4.index

现在我们为序列设定一个自定义的索引值:

s4.index = ['a','b','c','d','e','f']

s4

序列有了索引,就可以通过索引值或索引标签进行数据的获取:

s4[3]

s4['e']

s4[[1,3,5]]

s4[['a','b','d','f']]

s4[:4]

s4['c':]

s4['b':'e']

千万注意:如果通过索引标签获取数据的话,末端标签所对应的值是可以返回的!在一维数组中,就无法通过索引标签获取数据,这也是序列不同于一维数组的一个方面。

2、自动化对齐

如果有两个序列,需要对这两个序列进行算术运算,这时索引的存在就体现的它的价值了—自动化对齐.

s5 = pd.Series(np.array([10,15,20,30,55,80]),

           index = \['a','b','c','d','e','f'\]\)

s5

s6 = pd.Series(np.array([12,11,13,15,14,16]),

           index = \['a','c','g','b','d','f'\]\)

s6

s5 + s6

s5/s6

由于s5中没有对应的g索引,s6中没有对应的e索引,所以数据的运算会产生两个缺失值NaN。注意,这里的算术结果就实现了两个序列索引的自动对齐,而非简单的将两个序列加总或相除。对于数据框的对齐,不仅仅是行索引的自动对齐,同时也会自动对齐列索引(变量名)

数据框中同样有索引,而且数据框是二维数组的推广,所以其不仅有行索引,而且还存在列索引,关于数据框中的索引相比于序列的应用要强大的多,这部分内容将放在数据查询中讲解。

三、利用pandas查询数据

这里的查询数据相当于R语言里的subset功能,可以通过布尔索引有针对的选取原数据的子集、指定行、指定列等。我们先导入一个student数据集:

student = pd.io.parsers.read_csv('C:\Users\admin\Desktop\student.csv')

查询数据的前5行或末尾5行

student.head()

student.tail()

查询指定的行

student.ix[[0,2,4,5,7]] #这里的ix索引标签函数必须是中括号[]

查询指定的列

student[['Name','Height','Weight']].head() #如果多个列的话,必须使用双重中括号

也可以通过ix索引标签查询指定的列

student.ix[:,['Name','Height','Weight']].head()

查询指定的行和列

student.ix[[0,2,4,5,7],['Name','Height','Weight']].head()

以上是从行或列的角度查询数据的子集,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布尔索引实现数据的子集查询。

查询所有女生的信息

student[student['Sex']=='F']

查询出所有12岁以上的女生信息

student[(student['Sex']=='F') & (student['Age']>12)]

查询出所有12岁以上的女生姓名、身高和体重

student[(student['Sex']=='F') & (student['Age']>12)][['Name','Height','Weight']]

上面的查询逻辑其实非常的简单,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是多个条件的查询,必须在&(且)或者|(或)的两端条件用括号括起来。

四、统计分析

pandas模块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指标函数,如总和、均值、最小值、最大值等,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些函数:

首先随机生成三组数据

np.random.seed(1234)

d1 = pd.Series(2*np.random.normal(size = 100)+3)

d2 = np.random.f(2,4,size = 100)

d3 = np.random.randint(1,100,size = 100)

d1.count() #非空元素计算

d1.min() #最小值

d1.max() #最大值

d1.idxmin() #最小值的位置,类似于R中的which.min函数

d1.idxmax() #最大值的位置,类似于R中的which.max函数

d1.quantile(0.1) #10%分位数

d1.sum() #求和

d1.mean() #均值

d1.median() #中位数

d1.mode() #众数

d1.var() #方差

d1.std() #标准差

d1.mad() #平均绝对偏差

d1.skew() #偏度

d1.kurt() #峰度

d1.describe() #一次性输出多个描述性统计指标

必须注意的是,descirbe方法只能针对序列或数据框,一维数组是没有这个方法的

这里自定义一个函数,将这些统计描述指标全部汇总到一起:

def stats(x):

return pd.Series\(\[x.count\(\),x.min\(\),x.idxmin\(\),

           x.quantile\(.25\),x.median\(\),

           x.quantile\(.75\),x.mean\(\),

           x.max\(\),x.idxmax\(\),

           x.mad\(\),x.var\(\),

           x.std\(\),x.skew\(\),x.kurt\(\)\],

          index = \['Count','Min','Whicn\_Min',

                   'Q1','Median','Q3','Mean',

                   'Max','Which\_Max','Mad',

                   'Var','Std','Skew','Kurt'\]\)

stats(d1)

在实际的工作中,我们可能需要处理的是一系列的数值型数据框,如何将这个函数应用到数据框中的每一列呢?可以使用apply函数,这个非常类似于R中的apply的应用方法。

将之前创建的d1,d2,d3数据构建数据框:

df = pd.DataFrame(np.array([d1,d2,d3]).T,columns=['x1','x2','x3'])

df.head()

df.apply(stats)

非常完美,就这样很简单的创建了数值型数据的统计性描述。如果是离散型数据呢?就不能用这个统计口径了,我们需要统计离散变量的观测数、唯一值个数、众数水平及个数。你只需要使用describe方法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统计了。

student['Sex'].describe()

除以上的简单描述性统计之外,还提供了连续变量的相关系数(corr)和协方差矩阵(cov)的求解,这个跟R语言是一致的用法。

df.corr()

关于相关系数的计算可以调用pearson方法或kendell方法或spearman方法,默认使用pearson方法。

df.corr('spearman')

如果只想关注某一个变量与其余变量的相关系数的话,可以使用corrwith,如下方只关心x1与其余变量的相关系数:

df.corrwith(df['x1'])

数值型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

df.cov()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